宋人过春节的风俗_宋朝怎么过春节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春节

宋人过春节的风俗_宋朝怎么过春节

宋人过春节的风俗

宋人过年都要饮屠苏酒,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屠苏是一种草名,有这种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过年饮屠苏酒正好相反,却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其中,飞上天空才爆响的二踢脚爆竹,包含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本原理,令人惊叹。王安石《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可以算是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之一了。

除夕之夜,人们要守岁,宋人席振起《守岁诗》写道:“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宋代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便响彻天空,便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因为亲戚朋友太多,时间不够,本人不能亲自前往,就让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也算是拜年了,周辉《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清朝皇帝的春节

时至清朝,春节的习俗依旧延续并展现出特色。据专业人士介绍,对皇帝而言,春节更主要的,还是进行一些外事交流。当然,皇帝过年也会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也都是满族习俗,只是通过精心制作,更加礼仪化、典范化了。但在盛大辉煌的场面背后,皇室也有节俭的一面。比如,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像目前摆放在沈阳故宫的一副皇家对联,就是光绪年间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放鞭炮有讲究

清宫过年放爆竹有讲究:自腊月十七开始允许放爆竹。乾隆时期的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自腊月廿四以后,皇帝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当值的军机官员遥闻爆竹声,自远而近,就知道圣驾已经到了干清宫。

皇帝过年休5天

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春节期间不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而大臣们会早早就备好“表”

(对皇帝歌功颂德的奏章)呈献给皇帝。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们,也在这时向皇帝所在的方向遥拜。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往往这个时候,身份最为低微的人获得的赏赐最多。

漱芳斋开笔书福,赐福苍生

腊月初一起,皇宫里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如大扫除,制作鞭炮、花灯,准备食物、压岁钱和供品,添置新衣,更换陈设等,可谓事无巨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皇帝要“开笔书福”,这意味着“赐福苍生”。乾隆、嘉庆皇帝每到开笔日,都要到位于西六宫北、重华宫东、紧贴御花园的漱芳斋书写第一个“福”字。漱芳斋平面呈“工”字形,有前后两座厅堂,中间有穿堂相连。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前殿东次室额题“静憩轩”,为乾隆年少时的读书处。后殿名“金昭玉粹”。南房北面接重檐四角攒尖顶亭式戏台一座,与前殿相对,是乾隆即位后修建的单层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清帝书写的第一个“福”字一般要挂在干清宫的正殿,其余的张贴于后宫等处,有的则赐给王公大臣。

民间过大年要贴门神、贴春联,清代宫廷也不例外,宫里准备的春联、门神和宫训图也是颇具特色。与民间习俗不同的是,清宫中的春联不用红纸,而是按照满俗,清朝内廷及宗室王公等用白纸或白绢,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满族早期有一个风俗叫尚白贱红,就是说崇尚白的颜色不愿意用红的颜色,为什么呢?因为早期满族是狩猎民族,红的颜色对猎人来说是一个不好的颜色,在森林里面或者雪原里面红的颜色是最容易受到野兽攻击的颜色,所以猎人一般不穿红衣服。而白色恰好是雪的颜色因而得到了满族的青睐。

满族的先辈认为白色是吉利的颜色,但随着受汉文化影响的不断深入,满族的平民百姓想法首先转变了,满族平民百姓开始贴红色对联了,而白色对联渐渐成为清代皇宫的专用色。

春联的书法最初用满文,清中叶后改用汉字。宫廷的春联对仗工整,词藻华美,但由于内藏典故太多,现代人一般看不大明白。宫训图是宫廷专用的,其上绘历代有美德的后妃故事一则,专门用于东、西六宫,作为后妃的榜样。

清宫所挂门神更加豪华气派,均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门神分为“将军”、“福禄”、“娃娃”、“判子”(钟馗)四种,不同的场所,要挂不同的门神。

保和殿赐宴外藩,行辞岁礼

除夕,真正的庆典开始了。凌晨寅时左右,皇帝起床到宫殿各处拈香行礼,鞭炮声中邀请各处神佛来宫里过年。午刻,皇帝到三大殿之一的保和殿举行赐外藩蒙古王公来朝的筵宴大礼。保和殿有“志不外驰,恬神守志”,方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之意,平面长方形,重檐歇山顶,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殿内匾额为乾隆御笔“皇建有极”。

根据清代的文献记载,赐宴外藩时皇帝御筵设于宝座前正中,外藩大臣的宴桌围绕左右,殿前丹陛上按品级摆满宴桌。保和殿屋檐下和中和殿北檐下有皇家乐队,殿外东隅等待着舞蹈、杂技、百戏的表演者。皇帝驾到后,依次进行燕礼、奏乐、进茶、进爵、行酒、进馔、乐舞、杂技、百戏、宴毕谢恩等礼节。

现代春节习俗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